2022年春天,為進一步做好線上教學,助力疫情防控下大思政育人,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思政課是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定位,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善用“大思政課”💙,從思政課在線教學🛌🏻、集體備課🚣🏽、主題實踐等方面展開“抗疫大思政”教學實踐,寫好立德樹人“大文章”🥿。
雲端授課,微思政育人
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統一部署下,學院全體教師轉戰線上👰🏽♀️,通過“騰訊會議+學習通+微信群”將思政課堂搬上雲端,采取學生分組👃🏻🎙、課前分享🍋👩🏿🏭、思維導圖等多樣的方式講述思政理論🏠。同時,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這一重要時間節點,聯合黨委宣傳部🏗🤰🏿、教務處舉辦“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欧陆娱乐微征文、微電影🧛🏽、微思政比賽”。通過征文、視頻和大學生講思政課的方式,以學生的視角講述疫情下的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引導學生在新時代奮發有為。
集體備課、在線聽課🏎、集中評課🗂,提質增效
疫情防控期間,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探索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做好思政課線上教學工作🌭,確保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同質等效。學院以提升線上教學質量為主題👿,開啟“思政課教學改革與教學能力提升”系列活動🆗🤜🏿,針對在線教學展開集體備課🧑🏽🎤、在線聽課☑️、集中評課🦔🐈。
第一階段是集體備課🍱。各教研室根據課程線上教學實際情況⬇️,召開集體備課會,以教師主題發言與教研室集體討論的方式🧧,就課程授課方式、在線教學遇到的難點、課程重點等內容進行探討,並形成會議記錄,提升教師授課能力。集體備課會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教研室就線上教學遇到的難點進行討論,如課堂教學紀律、學生出勤情況、線上教學效果等內容🦹♀️,以推動提升在線教學質量;二是選取一名教師進行主題發言,就課程某一章節進行說課,其他老師補充完善🥡,集思廣益,增進教師教學能力🌝🤌🏿;三是學習教育部教指委《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七門思政課的教學建議》,將黨和國家的最新理論和精神及時融入思政課教學中。
第二階段是在線聽課。在欧陆督導聽課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質量監督和考評小組為主體𓀅,開展各位老師間互相聽課、幹部聽課、教育教學小組聽課,實現在線聽課全覆蓋。聽課結束後🧑🏿🎨,就聽課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分析重難點問題🛸,以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在線聽課貫穿線上教學始終🌑。
第三階段是集中評課。在集體備課👳🏻♂️、聽課、說課的基礎上🤸🏿♀️,學院對學生聽課情況、教師授課情況和教師說課內容進行集中評議,針對在線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采取對策,根據老師的教學情況和說課內容開展教師比武👩🏿🦱,拍攝思政微課,確保在線教學平穩有序❄️、保質保量。
戰“疫”大思政,挖掘教育元素潛心育人
善用“大思政課”👨🍼,一定要與現實相結合。疫情防控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在攻堅克難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湧現出大量鮮活的人物和故事,為“大思政課”育人提供了廣闊的土壤。面對疫情⚛️👨🏿✈️,在社區抗疫一線,馬院黨員教師亮身份、顯擔當,築起紅色防線🥃;在教學一線,思政課教師也不忘立德樹人的育人初心⚒💇🏽、思想引領的職責擔當🫳🏿,堅守崗位🐏,恪盡職守,以多樣的形式上好這堂戰疫“大思政課”🙆♂️。
肖春燕老師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授課過程中🚍,註重發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學生🛖。在教學內容上,結合理論知識點將疫情防控案例融入在線教學,耐心解讀政府的防疫政策和措施,針對網絡上擴散蔓延的各種信息,引導學生仔細甄別、辯證思考🏌🏽♀️,在課堂的交流討論中辨明是非🖕🏻,努力做到理性思考、理智發聲🏔🎷,不信謠、不傳謠。在社會實踐環節中🥧🧘♂️,鼓勵學生觀察記錄抗疫實情,記錄下那些在物資保障、秩序維護👩🏻💼、疫情防控中無私忘我的醫務人員、日夜值守的公安民警、深入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真誠奉獻的誌願者,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真、善✩🧑🏼💼、美💁♂️,用手中的鏡頭保存這一特殊時期令人感動的一瞬間。在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中,肖老師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將愛國情、報國誌轉化為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令學生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朋友圈的一張“大白”照片竟成為老師課堂知識點講授的案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上,張慧老師援引同學們化身“大白”👨🏿💼、“疫”起守“滬”🤌、用誌願者行為參與社會治理的案例,來講授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她說,在創新社會治理體系中,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用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主體🧑🏻🦽➡️。“這堂線上思政理論課很給力!”課後,她收到了學生的反饋🚚。
思政理論課堂上,經常遇到無法與學生共鳴的問題🛤。如何讓線上教學更精彩⛷?如何讓學生更願意學?線上教學中“教”與“學”的交互一直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張慧老師的體會是,一方面,教師運用特色案例進行理論解讀,展現的是理論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善於運用學生誌願者行為進行理論詮釋🙆🏽♀️,呈現的是理論的實踐性,通過知識點搭建交互的橋梁,打破線上教學普遍存在的“教”與“學”的壁壘,針對現有的線上教學空間感大、體驗感小的問題,通過尋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同頻共振點🙇🏿,打造出更接近於課堂教學氛圍的線上教學,讓學生感到理論學習很“管用”,學習理論很“解渴”。
李敏老師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則覆蓋了在線教學的全過程👨🏽🎨、全周期,從前期、中期🏥、後期學生學習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她認為,線上教學前期是適應階段,教師要初步了解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學生要初步了解所學課程的基本要求,在適應階段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為主要教學形式。線上教學中期是進展階段🧐,要充分發揮教學相長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在騰訊會議中的學習主動性,如社會實踐線上交流🧑🏼🔧、騰訊會議聊天區互動等,通過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內容,教師能更個性化進行教學開展。後期則是總結階段,教師全面梳理總結知識點,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每堂課的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葉維明老師圍繞“疫情之下,我們該做一名怎樣的大學生”這一主題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號召同學們統一思想,做“動態清零”的擁護者;增強辨別,做網絡謠言的製止者;提高自律,做個人成長的監督者;胸懷大局🖤👌🏼,做配合打贏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堅強守護者。
在講授本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的主題“中國發展與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挑戰、機遇與實踐”時,徐煒煒老師有感而發🏄🏽♀️:“令我驚喜的是🧉:在疫情當下,我們很多學生能以理性、平和、積極的視野和心態來看待世界經濟艱難復蘇背景下中國發展⛹🏻♂️,感慨祖國強大、感謝生逢其時的同時🐱,對疫情中暴露的問題不回避🛌🏽,對網絡謠言能區分,一個學生的課堂發言令我印象深刻♔:‘每一代人都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
面對疫情,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及時將疫情防控中湧現出的動人故事引入課堂🖲🧑🏻🍳,通過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疫情防控👦🏻、用學生參與抗擊疫情的身邊事例等實踐活動,將抗疫精神積極融入在線教學🧑🧒,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知”與“行”的統一💁🏽♂️。疫情之下🧑🏿🌾,馬院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新途徑,有序開展戰“疫”教學雙行動🥠,努力讓同學們的學習成長不“疫”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