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 上官酒瑞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必修課。但是,“四史”在時間上跨越500多年,在內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頭、大容量。因此🤸🏿,有效推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簡單地斷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氣,抓住重點💂♀️、區分層次,要從依次遞進的歷史知識🌿、歷史經驗🙏🏿、歷史精神🛌🏽、歷史方法四個方面➜,在認知🏃🏻、情感、意誌、行動四個層面著力🚟。
第一👷🏼♀️,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系、環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敘說。“四史”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認知,首要的是學習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
比如,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製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等。
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五”計劃,等等。
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識點”,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楚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之間的區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實踐邏輯上的密切關聯。
這種關聯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包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條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
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
這樣聯系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以及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第二,吸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大勢😄。
如果說“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麽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就構成了“一部一部”的歷史。
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認識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基礎上曲折前進的歷史。
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基於知識學習✭,更清楚地洞察歷史發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律性,更好地把握歷史進步規律與發展趨勢🥖。這當然是一個“高標準”。其“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蘊含了很多規律。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於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論兩大發現,超越空想社會主義,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四史”中也有經驗和教訓。蘇聯在建立、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比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的優越性。但是,這一體製沒有隨著時代和環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無法進行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逐漸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國家解體。
中國共產黨善於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認識規律,不斷前進🕒。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不斷深化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9️⃣、現代國家治理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這是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跡”👶🏿,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
“四史”學習教育就是以史明誌、以史為師🙋♀️、以史為鑒🦸🏿,就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就是基於歷史經驗👩🏽🦲🚣🏻♀️、理性和規律把握現實,必將有助於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四個自信”。
第三🏝,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
偉大的歷史無不沉澱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融匯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並成為我們的一種獨特政治優勢。
特別是,革命戰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期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構成了我們黨和國家的精神譜系💂🏻🪽,必須傳承好♈️、發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力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夠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如果說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歷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傳承並發揚光大的。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𓀈,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說,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歷史擔當、情懷🪛、責任、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華所在。
第四,梳理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知識學習、經驗和規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四史”學習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
歷史是連續的,不能簡單地斷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要打通起來🦹🏼♂️,並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等身邊的歷史貫通起來🔛。通過學習教育𓀂,樹立大歷史觀🧑🏿🦰,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等。
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會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實。要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蔑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或歪曲黨的歷史、新中國史、人民軍隊史的言行💜。
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即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認識,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
歷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當前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然落後🍬。同時,在“一球兩製”長期共存的環境下,還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認識並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文明對話、互鑒,充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要“歷史結合現實學🚴♂️、理論聯系實際學”🧘🚊,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境。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