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共產黨建黨史,上海漁陽裏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上海漁陽裏有新老之分,是當年法租界內典型的兩層樓磚木結構石庫門建築。老漁陽裏2號,也稱環龍路漁陽裏(今南昌路100弄2號),建於1912年;新漁陽裏6號🎭,地處老漁陽裏弄北,時稱霞飛路漁陽裏(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建於1917年🆕。
20世紀20年代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和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勢發展起來💹。在這種深沉的歷史景觀中🐈⬛,上海石庫門漁陽裏被推到了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擔負起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的時代使命🧑🏽🚀,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書寫了建黨偉業的開首之篇🩼🙋🏿。那麽𓀖,漁陽裏究竟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圖景中扮演了什麽角色?
陳獨秀等建黨者們與上海工人階級相結合的始發地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上海是中國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8️⃣,是中國近代工人運動的搖籃,也是中國工人階級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轉化的發祥地。至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工人人數迅速增至50多萬,占全國工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強🕉。其中約六成的工人是在500人以上的大工廠做工,達到較高的集中程度。這意味著上海工人階級群體的任何舉動都會對社會的經濟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發生重大影響🧖🏼。陳獨秀等在上海的建黨者們認識到了上海工人階級的集團性力量,在上海尋找到了充滿自信的💦、行動的無產階級🏄🏻♀️,造就了兩者開拓性的結合。
1920年2月🖖🏼,為避免北洋政府的迫害🧕🏼,在李大釗的掩護下⛅️🟢,陳獨秀由天津乘船南下上海後不久,便住進了老漁陽裏2號,並在此設立《新青年》編輯部。此後他不斷深入工人群眾🙅🏻,投身工人運動🗝,到碼頭工人中了解罷工情況👩🏼🍳,到中華工業協會、中華工會總會等勞動團體去做調查✭。3月,陳獨秀“決計”將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6號編輯成《勞動節紀念號》。4月2日,陳獨秀與戴季陶、沈玄廬🕵🏽♂️🫵、李漢俊等人應邀參加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成立大會🙆🏼,陳獨秀在大會上發表《勞動者底覺悟》的演說,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他還約請北大進步學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群眾開展調查🤸。出入於新老漁陽裏的俞秀松、李啟漢、李中等一批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首當其沖🦬,他們脫下學生裝👩🏼🔬,穿起短衫🐷,到工廠做工,與工人打成一片🩵。4月18日,上海中華工業協會、中華工會總會、電器工界聯合會、中華全國工界促進會🚣🏼♀️、中華工界誌成會🧗🏼♀️、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藥業友誼聯合會等7個工界團體代表集會🚵♂️⛱,籌備首次紀念五一勞動節,陳獨秀在會上發表《勞工要旨》的演講,並被推選為籌備世界勞動節紀念大會顧問。在陳獨秀的指導下💁♂️,上海各業5000多工人5月1日舉行集會🔬,提出“勞工萬歲”等口號,通過了《上海工人宣言》🚮。
這是中國工人階級在其中心地上海舉行的第一次紀念自己節日的活動,其深遠意義集中於一點𓀌,就是使陳獨秀與李大釗等人的建黨藍圖從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相結合、從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中♎️,產生了質變和飛躍。因為這一開拓性結合,邁開了中國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籌備無產階級政黨的堅實步伐。
共產國際代表與陳獨秀等共商建黨大計的首議地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由此引發的中國工人階級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風暴,引起了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極大關註🪹。1920年3月,共產國際派維經斯基來到中國💖,隨同來華的有其夫人庫茲涅佐娃、秘書馬馬耶夫及其夫人薩赫雅諾娃,翻譯俄籍華人楊明齋🏋️。他們先到北京與李大釗會談,李大釗介紹維經斯基等人到上海去見陳獨秀👂🏿。4月,維經斯基一行赴上海。為溝通中俄兩國的聯系,他們決定在新漁陽裏6號創辦中俄通訊社,“是楊明齋經手租的,華俄通訊社就在這裏發稿👬🏼。”
維經斯基一行來上海後,陳獨秀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老漁陽裏2號是他們經常接頭的地方⏏️。在這裏🥏,維經斯基還與上海的社會主義者取得了聯系🟨,舉行座談會,討論社會主義和中國社會改造問題。參加座談討論的有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邵力子🧑🏽🏫🧝🏻♀️、施存統🧑🏻🦼、俞秀松、陳公培、陳望道👸🏼、李季、袁振英、沈雁冰、周佛海、劉大白、沈仲九、戴季陶、張東蓀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交談,維經斯基和陳獨秀從“一見如故”到誌同道合。維經斯基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建議陳獨秀組織中國共產黨🐝。這正符合陳獨秀和李大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本意,他決定立即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因此,第三國際代表的活動和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的誕生地和全面建黨活動的中樞地
在醞釀建立共產黨組織時,漁陽裏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裏面🩵,多數人表示贊同,但也有人不贊同。張東蓀“只參加過一次醞釀建立黨組織的座談會就退出了”,並且很快站在馬克思主義對立面,挑起一場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大討論。戴季陶最初曾表示同意,但後來就聲明退出了,成為一個反馬克思主義👨🏿⚕️、反共的國民黨右派。無政府主義者沈仲九、劉大白參加活動不久也退出了。然而,以陳獨秀為首的一批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卻堅定不移地開啟了建黨事業的偉大工程。
1920年6月,陳獨秀、俞秀松、李漢俊、施存統、陳公培5人在老漁陽裏2號《新青年》編輯部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初名為社會共產黨,並起草了具有黨章性質的黨的綱領,共10條,其中包括運用勞工專政🤾🏼♂️、生產合作等手段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關於黨的名稱問題,陳獨秀征求李大釗意見,李大釗來信中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表示同意。8月,正式定名為“中國共產黨”。
在黨的“一大”召開之前,先後參加上海共產黨組織的有: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邵力子、施存統、俞秀松、陳公培🧴、林祖涵(林伯渠)、陳望道、李達💻、李中、袁振英、沈澤民🧑🏼🤝🧑🏼、周佛海、沈雁冰🏊♀️、楊明齋、李啟漢、趙世炎🥊、李季👨🏿🚀、劉伯垂等⛓。陳獨秀被推薦為書記🫵🏿,陳獨秀去廣州後,由李漢俊代理書記🕺🏼。1921年2月起,由李達代理書記。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漁陽裏則是其始建之地。
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不是只代表上海地方性組織,實際上處於“中央核心或中樞”的地位,因此亦稱中共發起組。按照陳獨秀的部署,中共上海發起組成立後立即行動起來🎉🧑🏽🎤。他們中的一批人,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發起活動後不久,很快奉命離開前往他處,如施存統、周佛海先後到日本;陳公培、趙世炎先後到法國;陳獨秀⛱、李季、袁振英和沈玄廬到廣州;李季隨後又到歐洲☄️;劉伯垂到武漢。這些人到各地後🧑🏿🦲,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大都成為各地黨組織的發起人🍂🐝。
從1920年秋至1921年上半年,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的先進分子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的先進分子🛩,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以上海漁陽裏為中心,保持著緊密的聯系。通過製定《中國共產黨宣言》🏌🏿♂️,明確共產主義組織的宗旨和原則🌬,上海發起組統一了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發展成員的標準👊,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起到了指導和引領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和舉旗亮劍的首選地
為了指導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健康發展,上海發起組著力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1920年5月,陳獨秀在老漁陽裏2號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並決定把《新青年》改為黨的公開理論刊物。
從1920年9月1日出版的8卷1號開始,《新青年》以嶄新的面貌,開辟《俄羅斯專欄》,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在這期《新青年》上,陳獨秀發表了《談政治》一文👩🏼🦲,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指名道姓地批駁了胡適和張東蓀的反馬克思主義觀點,有力地批駁了無政府主義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隨後,上海黨組織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開展對以梁啟超、張東蓀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所傳播的基爾特社會主義的全面性批判。同年8月及11月🦸🏿♀️,又先後創辦《勞動界》周刊與《共產黨》月刊👩🏿🎓🏋️,從而大大加強了馬克思主義宣傳的力度,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其中👊🏼,《共產黨》月刊第一次在中國樹起了“共產黨”的大旗,闡明了共產黨人的基本主張。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的首次亮相,作為舉旗亮劍的首選之地🍓,漁陽裏功不可沒。
上海黨組織還利用設在白爾路三益裏5號邵力子家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和設在該弄17號李漢俊家的上海《星期評論》等陣地👵🏻,使它們在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激烈論爭,劃清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形形色色假社會主義的界限🧖🏿♀️,捍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建黨掃清了思想障礙💁🏿。
期間,上海黨組織努力著眼於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出版發行工作。1920年8月🙆🏽♀️,他們以社會主義研究社名義,在菲德路成裕裏(今復興中路221弄)12號創設又新印刷所👽🙆🏽♀️,出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9月成立新青年社⚪️,專事發行《新青年》👨🔧;翌年6月,又以望誌路108號即樹德裏李書城寓所為通訊處,組建新時代叢書社,出版發行了一批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包括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惲代英翻譯的《階級鬥爭》、李達翻譯的《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等🔖👲。由此,以老漁陽裏2號《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包括三益裏5號🍲、17號🧒🏽🤾🏻♀️,新漁陽裏6號和望誌路108號在內,形成了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心。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機關第一個辦公地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老漁陽裏2號誕生後,這裏就成了中國共產黨建黨活動的大本營⚓️。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望誌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這裏則是大會秘書處和聯絡處,外地代表到上海後先在這裏報到,由李達👨🍳、李漢俊安排,住進了博文女校。中共“一大”成立的中共中央局,由陳獨秀任書記👷🏽♂️、李達任宣傳主任、張國燾任組織主任🙆🏼♀️,其辦公地址就順理成章地設在陳獨秀的住宅——老漁陽裏2號。
1921年9月上旬9️⃣,陳獨秀辭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回上海專任黨的中央局書記🪜🥉,總理黨務工作。他與李達☔️、張國燾會合於老漁陽裏2號🦸♀️,共商全黨大事,這裏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央局的辦公場所了。自此,凡是中央局會議,或者會晤各地來滬匯報或請求指示的同誌👋🏼,都在老漁陽裏2號。10月4日,法租界巡捕房探捕闖入老漁陽裏2號🧛🏽,以出售《新青年》和“公然煽動他人”兩罪逮捕陳獨秀◼️。後經各方營救,在罰款100元後獲釋🎂。1922年8月9日,陳獨秀再次被捕,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在罰款400元後獲釋。但兩次被捕事件引起了黨中央的警惕,為安全起見,10月中旬黨中央遷至北京。雖然,不久後又遷回上海🕘,但辦公地址已移至他處,漁陽裏2號結束了其作為中共中央機關辦公地的歷史使命。
幹部教育的首個培訓地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立地
上海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後,為了培養幹部,在漁陽裏6號舉辦了一個“外國語學社”⤵️。學社由楊明齋具體負責,並與維經斯基的夫人庫茲涅佐娃和王元齡講授俄文🟫;袁振英、沈雁冰講授英文🫱;李漢俊講授法文🚟;李達講授日文📍。學社創辦之初,對外是公開的,在報紙上刊登公開招生的廣告⛹🏻♂️,門上掛著“外國語學社”的牌子,實際上就是留俄預備班🔌⬛️。其生源大多由各地革命團體選送而來。肖勁光、任弼時、周兆秋、胡士廉、任嶽、陳啟沃等六人,就是由湖南俄羅斯研究會介紹來的🏛。也有一部分受新思潮影響🕵🏽♂️,有誌於革命的青年,他們前來謀求出路,上海發起組就把他們送進外國語學社學習。當時,學員人數多則五六十人,少則二三十人,他們主要學習俄文🏋🏽♂️,此外還著重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知識𓀖,同時也參加上海的一些革命活動🐁,在中國共產黨幹部教育的歷史上📱,記下了光輝的一頁。
從隊伍建設的角度來說,後備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1920年8月22日,上海黨組織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奉命在霞飛路漁陽裏6號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參加發起團組織的成員包括陳望道、施存統、李漢俊、袁振英🫃🏻、沈玄廬、金家鳳⏱、葉天底等八人。由俞秀松擔任書記,辦公地址就設在外國語學社,這裏也就成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聚集地,先後發展了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肖勁光、任作民💲、王一飛、許之禎、傅大慶🙇🏻💡、周兆秋、梁柏臺、蔔士奇、袁達時、彭述之🙍🏿♀️、柯慶施🐓、廖華平等。根據黨組織的規定,青年團每周開一次會🛫,且都有政治報告。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還向全國各地共產主義者發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章程📄,提出建團的工作要求🤘🏽。接著👳🏼,北京👨🏽🎓、長沙、武漢👳🏽、天津👨🏿🎤🤾🏿、濟南等地先後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漁陽裏6號也就成了全國建團的總指揮部🍬,並為共青團“一大”的召開,進行了積極而有效的籌備工作👨🏻🦱🧷。
中國共產黨人建黨精神的發源地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20世紀20年代初聚集於上海🪛、出入於新⛹🏽、老漁陽裏的一大批創黨建黨者們,他們在這裏開始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陳獨秀本身就是在漁陽裏完成了由激進民族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他聯系工人階級👫🏻🚠,指導和支持工人運動,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最終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1920年夏天,毛澤東在這裏多次拜會陳獨秀⌚️,討論組織“改造湖南同盟”和馬克思主義問題🏇🏻🧔♂️,兩人從此建立了通信聯系🧑💼。毛澤東後來回憶說🚉:“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出入漁陽裏的黨的先驅者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家庭都比較殷實,自己有知識、有身份,並不是為了個人或家庭生計而參加革命的。面對當時黑暗的政治局面、人民悲慘的經濟生活和腐朽的社會現象💁🏽👩🏼🔬,他們為了民族的利益和國家的前途👩❤️💋👨🏊🏽♀️,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在這裏,他們把救國救民的情愫轉化為忠於信念👼、堅定理想的製高點🏊🏼♀️,繼承和弘揚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奮鬥精神🏌🏽♣︎,放眼世界,高瞻遠矚地順應潮流⬜️,勇於創新,勤於實踐,樂於奉獻🫅🏿,力圖將中國人民的革命要求和願望,引導到革命的軌道🐥,這就是他們自覺擔當的崇高使命和歷史重任🏋🏻。
總之🧄,“漁陽裏開辟了一代人的道路”🚳,在這裏實實在在地建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這種建黨精神的培育和凝聚,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理想追求🤦🏽♀️,也進一步凸顯了漁陽裏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首創性歷史功績。
必須指出,漁陽裏在建黨偉業中之所以能夠發揮出如此巨大的作用🍹👩⚖️,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漁陽裏根植於上海這樣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當時中國任何地方都缺少的得天獨厚的經濟科技基礎👧🏽、地域政治環境、相對寬松的多元文化氛圍和群英薈萃的人才條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這是中國共產黨初創誕生於斯、成長完善於斯的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選擇🚏;與此相呼應,上海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的主要源頭活水🧨,則又是歷史的和邏輯的結論。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