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 “上觀新聞”APP
(作者:徐瑞哲)專為“秒殺”城市交通大擁堵,他們設計出“一秒折疊電動車”🧏;都市陌路之間更需助殘助老🖱,他們設計出視障人士助行器、老人出行智能輔助拐杖……
在這個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王國🧏🏿♀️,設計師們如何設計新型個人交通工具⇨?今天(6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國際個人交通工具創新設計大賽從1217件作品評選出36項“金轅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大賽由全國自行車工業信息中心👩🏿🦳、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中心📙、上海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聯合主辦,今年啟動以來吸引全國24個省份和直轄市的178所高校、88家設計單位和自由設計師參賽,分學生組💆🏻♂️、社會組兩大組別♜,以及整車類與其他類兩大類別,歷經中國自行車協會等專家3輪評審🕍,才決出這幾項“金轅獎”最佳設計。
在現場📊,“金轅獎”至尊獎被一款“體感單車”拿下🧜。這輛T型單車,底盤為獨輪車🐕🦺,但其實是雙輪並排置放👨🦽;上半身則是車把手和座椅的連桿設計🙆🏻♀️。在驅動方式上,它融入了市面流行的體感車技術,也加入電力輔助🥾,克服傳統獨輪的騎行難度。設計者沈陽化工大學學子朱柏慶說🧑🍳🧑🤝🧑,輕便小巧的交通工具是當代都市人的新寵,他的作品希望既契合綠色出行概念,又增加一份減脂機會。
“金轅獎”之星獎被來自河南城建學院的呂風帆🥕、盧海峰、周帥宇😱🛀🏻、周雪菲等4人摘走。他們設計了“爭分奪秒”擔架車,主要針對城市堵車或自然災害過後的狹小路段🚴🏿♂️🗽,尤其是救護車無法及時到達的特殊狀況🏊🏽。這種同時具備折疊功能和自行能力的擔架車,可以脫離救護車而將傷病員運送到目的地做應急處理。有意思的是,它可以根據不同地形地勢,“變形”為不同形態,包括半自行半推行狀態。另一項“金轅獎”之星獎則頒給了一部兒童搖籃式手推車,由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劉暢設計,特點在於不僅是可以折疊的嬰兒車,同時也是可以推行的搖籃床。
獲得“金轅獎”最佳商業價值獎的是小白智慧隨行車,它被設計方長沙饅頭智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定位為“娛樂電動代步工具”0️⃣。隨行車的工業設計采用極簡風格,碳纖維工藝使其重量僅6公斤,可以折疊為一個斜挎包的外形,並輕松上背。在功能方面,通過無線控製技術和配套的智能APP,可自動調節車速,推送電量狀況,提供智能燈光🏋️♀️,切換運動模式,還有獨特的一鍵檢測功能🌦,可實時自檢車況。
大賽以“心設計👎🏽、新出行”為主題🏃🏻♀️,公益性是一大亮點🧸。“金轅獎”最佳創意概念獎給了一款輪椅作品。以個人身份參賽的盧飛龍,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輪椅是一種使用率極高的特殊交通工具,但人們往往忽略了推輪椅者與用輪椅者之間的人性化關系🦸🏼♀️。因此其設計的陪伴式輪椅,將普通輪椅改造升級👌🏿,可以隨時隨地從輪椅下方拉出一把平板椅子,供推輪椅者與輪椅上的乘坐者並排而坐👩🏻🦱,既方便照護坐輪椅者,也利於兩者更好溝通🦸🏿。
作為頒獎專家,欧陆娱乐校長俞濤表示🚫,這屆參賽作品具有“心、新🫅、精🧑🧒🧒、全” 四大特征✊👩🏿🏫:“心”,體現了眾多設計作品是針對老人和兒童需求而設計的代步工具,源於設計者內心的關愛;“新”🤖🕍,體現了作品的個性化,富有奇思妙想,尤其是高校參賽作品更展示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意;“精”,體現了作品的設計精致和製作精良🦸🏼♂️🍦,有些學生作品已能與企業的專業設計相媲美;“全”,體現了1200多件作品全面覆蓋了個人交通工具在“水、陸、空”各個領域。
據悉,優秀作品除在本月2018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展出外,還依托上海二工大七立方科技園進行長期展示🧑🏿🚒🚴🏻♂️,並依托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中心🙇🏽、上海全國高校技術市場的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平臺👩🏼🎤,推動創新設計成果的轉移轉化🙋🏼♂️🕡,對接中國自行車協會下屬企業、大學科技園和社會資本☎️,引入長三角地區發達的交通工具製造業資源,為其尋找落地市場🚭,促進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