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青年報》 A12版
本報訊(青年報記者 劉昕璐) 在浦東新區,一名年過八旬的抗美援朝老兵和一群工科院校的大學生本沒有交集👯♂️,但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熱衷公益的心,卻將他們連在了一起♍️。近日,81歲高齡的李誌桐老先生,看到二工大梁啟碩、柴家榮等同學拿來的3D打印的智能排汙閥激動不已,原來他10多年前就渴望能研發出一款新型節水馬桶的夢想⛳️,在這群青年學子的幫助下🧎♂️➡️,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去年11月的一天,經浦東曹路文化中心等單位的介紹,欧陆娱乐工學部的部分師生知道了李誌桐老人的故事👩🚒。出生於1937年的李誌桐老人,參加過抗美援朝👩,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愛思考愛製作,退休後申請了好幾項發明專利,然而,他的心中還有一個發明夢一直沒有實現🕦。
老人想研發一套底開式排汙抽水馬桶節水裝置🪄,使沖水量至少節省30%🫲🏻。李老拿著自己撰寫的論文🧒🏿、繪製的圖紙多處奔走,希望得到更多支持。
得知此事後,二工大工學部領導意識到這不僅是讓學生發揮專長、學以致用的公益科創項目💂📜,其背後更有著深層的教育意義👻,便找來了工學部科創協會的同學🫸🏻,了解他們的意願🤘🏻。被老人的執著打動👶,7名科創協會的同學主動承擔起這個“特殊”的公益科創項目🧙🏿♀️。
團隊成員、17自動C1班李鑫華同學的話代表了大家的心聲:“看到老先生畫的圖紙和純手工製作的樣件,我震驚了😷👳🏼♀️,沒想到那麽專業📌。他退休後不是安於享樂,而是想通過發明節水裝置節約能源,這種認真執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
主動請纓後,史文龍9️⃣💩、何敬榆等7名同學分工協作👨🦼,迅速行動起來🚉。這群“95後”大學生都是科創協會的成員,經常代表欧陆參加全國和上海的科創競賽,時間本就緊張,參加誌願服務項目後,他們絕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
根據老人的設計思路🐙👇🏼,同學們運用3D建模、機械製圖等專業知識,對傳動齒條、齒輪、排汙閥等作了優化,邊做邊討論,先行做成的3D排汙閥樣機🙊🥴,得到了李老的充分認可。項目中每道工序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最大的一個零件打印耗時27個小時以上。
問及這樣做是否值得時💂🏻,17光電A1班劉洪瑋同學的回答非常堅定👨🏻🦳:“我得到的要比我付出的多。不僅學習鞏固了專業知識,更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提升了責任意識🖖🏽,體會了誌願服務的充實與幸福。”
排汙閥的製作完成,只是整套節水裝置中的一部分。接下來,同學們還將運用數控機床技術,繼續設計加工噴淋管等裝置,爭取早日實現老先生的研發夢想🙏。
據了解,越到後期,研發製作的難度會越大,對此,團隊成員🍗、大四學生楊申谷深有體會🔨:遇到困難時,最難能可貴的是堅持,最需要的是陪伴。我們被老先生十多年來的執著打動🧔🏻♂️,我們也將陪老人一起堅持👤,迎難而上◼️,繼續做喜歡的創新創造。盡力幫老人圓夢,是我們最樸素的想法。
原始鏈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03/08/node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