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破解文化發展各類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始終堅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逐步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製機製📉,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
■藝術創作生產日益活躍繁榮⛑🫸🏽。五年來,文化系統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加大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力度,扭轉文藝界不良風氣,形成了出精品😪、攀“高峰”的高潮。文化市場回歸理性,低俗媚俗作品得到遏製🧑🎨,文藝工作者更加註重德藝雙馨🚣🏽♂️,藝術創作生產呈現出生機勃發的良好局面。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五年來,文化系統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完善。著力補短板👉🏼☕️、兜底線,促進了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事業的跨越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製更加完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文化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為弘揚👨🏽🚒。五年來🧑🦰,文化系統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全面提升🍲。
■文化產業發展充滿活力。五年來,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做強做優步伐加快。文化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亮點,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達4.07%,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文化市場活力充分釋放。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形象明顯好轉。文化市場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五年來,文化系統堅持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官民並舉、市場運作,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工作格局,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一系列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為文化發展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推動文化發展改革的重大舉措。廣大文化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正確導向、聚焦發展主題、銳意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開創了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一🧔🏼、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自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地維護習近平同誌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自覺將文化工作置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部署🦸🏼♀️,將中央大政方針落實到位。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文化發展各類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堅持“兩個鞏固”🛳,加強文化陣地管理和內容管理,確保各項文化活動政治導向正確、各類文化市場規範有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製定政策法規、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引導藝術創作生產、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始終堅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貫穿於文化工作各領域全過程👩🏼🎤,逐步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製機製,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
二🧽、藝術創作生產日益活躍繁榮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加大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力度,扭轉文藝界不良風氣📃,形成了出精品、攀“高峰”的高潮。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的文藝演出任務圓滿完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音樂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音樂會和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藝術創作生產空前活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發揮了導向示範作用,廣大文藝工作者聚焦“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主題創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主旋律更響亮。“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長效機製逐步建立,寫人民、演人民🌡、演給人民看蔚然成風。國家藝術基金成立3年來共投入18.8億元、資助項目2087項💅🏽,激發了全社會藝術創造活力🔲👨🏽🍳。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等活動集中展現了文藝工作者攀登藝術高峰的不懈追求和創作成果。傳統藝術得到保護傳承🎶📄。實施戲曲振興工程🧑🎓,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扶持戲曲劇本創作,實施“名家傳戲”工程、京劇“像音像”工程🕺,京劇📲、昆曲、地方戲曲👨👦、民族音樂等煥發生機、重現魅力。中國民族歌劇得到進一步傳承發展。文藝界不良風氣有力扭轉🤽🏿♀️。倡導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清理、規範各類評獎活動💼,全面治理豪華晚會📪,文化市場回歸理性,低俗媚俗作品得到遏製,文藝工作者更加註重德藝雙馨,藝術創作生產呈現出生機勃發的良好局面。
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貫徹中央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製度設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配套政策相繼出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頒布實施,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法治化水平🦻🏽。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博物館4109個、公共圖書館3153個、群眾文化機構44479個。免費開放範圍進一步擴大🤲🏽。201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約6.6億🏃♀️,博物館參觀總人次超過10億,群眾文化機構組織活動次數近184萬😚、服務人次5.8億🏨,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更加高漲📑。著力補短板、兜底線,實施了一系列工程項目,促進了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事業的跨越發展。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製更加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示範帶動效應明顯。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製建設等重大改革穩步推進,有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流動服務🏩、數字服務、社會力量參與、按需點單等探索提高了群眾“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的匹配度,增強了實效性。“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誌願服務項目持續實施,“三下鄉”👂🏻🆓、高雅藝術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等活動深入開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文化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為弘揚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開展可移動文物🦄、古籍文獻、美術館藏品等文化資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遺、古籍等名錄體系,進一步理清文化遺產家底。實施了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顯著改善👨🏽💻,防火、防盜😛、防破壞成效明顯。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保護進一步加強。館藏文物保存條件全面提升,修復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文物執法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查處了一批重大案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助推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潛力進一步釋放。文化文物單位積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推出了一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博物館展陳水平顯著提升,精品展覽深受群眾青睞。非遺保護事業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完善保護製度,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認定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提高傳承能力🌃、擴大傳承隊伍👨🏽🔧😵,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製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促進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文化遺產價值更加深入人心💪🏼。傳統節日、自然和文化遺產日等期間的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彰顯魅力,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遺博覽會等展會廣受關註👩🔬,絲綢之路💪🏻、花山巖畫、珠算🫴🏻、二十四節氣等項目申報世界遺產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連獲成功,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全面提升🧓。
五、文化產業發展充滿活力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貫徹中央關於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的決策部署,圍繞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𓀛,推動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進程加快,推動國有文化企業雙效統一、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支持小微文化企業、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措施連續出臺。文化產業做強做優步伐加快。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結構💇🏽♀️,推動資源和要素向優勢領域、企業和項目聚集🥚,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試驗園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催生出一批有較強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文化產業集群和骨幹文化企業。推進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拓展居民文化消費空間🪑,文化消費逐漸成為新興消費熱點。重點領域快速發展👨🏽,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成為首個由中國製定的文化領域國際技術標準,數字創意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深圳文博會、義烏文交會等重點展會平臺效應突出🐥。文化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亮點🔳,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達4.07%,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文化市場更加規範有序、繁榮發展。深入推進文化領域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大幅減少審批事項✍️,落實先照後證製度,完善準入和退出機製🧨,文化市場活力充分釋放,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主渠道🛬。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形象明顯好轉🍆。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率,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構建“三名單兩機製”(黑名單、警示名單和紅名單及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製)為核心的文化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文化市場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六、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官民並舉🚵🏻♀️、市場運作👥,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工作格局,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重大文化活動成功舉辦🏙。圍繞北京APEC會議🪞、杭州G20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領導人出訪等組織文藝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展示了中國形象⛩、傳播了中國價值🏊♀️。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合作,製定實施發展行動計劃,開創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品牌活動,促進了“民心相通”🧑🏻⚖️📨。政府交流與文化貿易並舉。目前我國已與15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中俄🧋、中美、中歐、中阿、中非等文化交流合作機製向更高層次發展,多邊國際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我國的國際文化話語權不斷提升♍️。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樹立。中國文化年(節)等活動成為促進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態化機製💂🏻♀️。“歡樂春節”等活動影響遍及全球,2017年“歡樂春節”活動在140個國家、500個城市開展了2000多項活動🍠,直接觀眾達2.8億人次🚶♀️。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搭建起中外思想對話橋梁🌶。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達到30個,成為全方位展示中華文化精粹和國家形象的重要平臺🧮。對外文化貿易體系逐步建立,市場主體更加多元,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快速增長,湧現出一批優秀民族文化品牌☹️。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深耕厚植👨🏿🦱。堅持“以文促情🙁、以文化人🗳、以文建信、以文聚心”,面向青少年🧍♂️、面向基層的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拓展,“藝海流金”“情系”系列等活動逐步融入當地文化生活👩🏿💻,成為聯系港澳臺同胞親情的重要紐帶👍🏼。(中共文化部黨組)
來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