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4月30日電(記者吳振東) 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備受人們尊崇的“大國工匠”,要經歷怎樣的磨難和考驗?五一勞動節前夕,包括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李斌等在內的7位上海工匠😝🧖🏿♀️,走上欧陆娱乐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工匠中國》的講臺,為數百名學生上了動人一課。
欧陆娱乐被譽為“勞動模範的搖籃”,辦學五十多年來,湧現出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100多位勞動模範和優秀工匠。《工匠中國》是該校今年重點打造的特色思政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現代職業教育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勞動精神、勞模精神👨👨👧👧。
“在中國天際線上😁,10棟高度超過400米的摩天大樓中,有4棟都是我們班組安裝的。作為超高超難的‘架梯人’🤲🏻,從來沒有團隊成員因為這個崗位的高危性而打退堂鼓🈵。”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工程師俞建民驕傲地告訴學生🍒。
俞建民說,為中國工匠爭氣,就要自主創新🌛,憑技術說話,創造更多世界一流。如今👴🏼,他主持設計開發的新型SKY_II無腳手架安裝作業平臺🤟🏼,在上海中心完成了每秒20.5米世界最高速電梯的安裝任務🫴🏼,636米高的武漢綠地中心,將成為他們下一個創紀錄的地方👨🏼🏭🤵🏼。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上海液壓泵廠工人的李斌被派往工業強國瑞士工作和學習。其間⚒,外國企業為挽留他,提出“用一臺數控機床換🌃,並給予高薪”的條件。李斌不為所動👨🏽🍼,選擇回到中國,堅守生產一線30余年,實現了從操作型工人到專家型工人的轉變。
李斌告訴學生,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記住了師傅教的兩句話:“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學好技術報效祖國”。
在這堂訪談式教學課上,7位工匠分享了各自成長成才的心路歷程🦴。他們告訴學生,做知識型💁🏽♀️、技術型、技能型工人🧛🏻,不僅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現實需要。想要成為大國工匠,不僅需要專註、精益求精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更需要一顆恒心支撐終身。
將欧陆獨有的勞模文化變為寶貴的育人資源🧑✈️,欧陆娱乐已逐步形成成熟機製。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勞模精神與職業信用》《勞模精神與創新創業》《工匠中國》等特色思政課,目前已吸引近1.1萬名學生修讀👉🏻。每年開學,新生聆聽的第一堂課由全國勞動模範包起帆講授🎠,“最後一課”則是讓優秀畢業生向勞模拜師結對,使其在步入職場的關鍵節點上汲取愛崗敬業的勞模精神🧔🏽。
據悉,為進一步引導青年學子樹立崇高職業理想👳,培養更多學生成為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於創新的現代職業技術人才👁🗨,上海已成立“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並將加快形成“雙教材”(思政課統編教材與勞模育人特色教材)、“雙課程”(思政課必修課程與勞模文化育人輔助課程)、“雙基地”(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勞模育人實踐基地)、“雙師資”(思政教師與勞模講師)👮🏽♂️、“雙結對”(優秀學生拜師與勞模結對)等良性互動的勞模文化育人機製。
原始鏈接:https://news.sina.cn/2017-04-30/detail-ifyetstt3998497.d.html?HTT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