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遠簡介
楊懷遠💇🏽♂️🧒🏻,男,原上海市海運局“長柳輪”服務員。1985年、1989年全國勞動模範🫶🏼。38年,楊懷遠肩挑小扁擔,千方百計為旅客排憂解難👱🏽,獨創一套語言服務和心理服務學,用日記積累了3000余首服務詩歌💆🏻🥋、順口溜,還把服務經驗寫成40余萬字的《講點服務學》。他不計報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譽為“小扁擔精神”。2009年,楊懷遠被評為全國“雙百”英雄——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還獲得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曾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誌的親切接見。
勞模的“小扁擔精神”
小小扁擔,一挑便是三十八年
扁擔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我說實話,為什麽挑了三十八年🦸🏽,越挑越愛挑👺,因為它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中國有一句老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特別是老弱病殘是難上加難,尤其在旅途上🧑🏿⚖️🫷,有錢也買不到鬼推磨,難得叫天不待叫地不應🫕,這點我有深刻的體會🤮。
挑扁擔其實不是我的本職工作🐃,我說過挑扁擔是在一種特定的歷史背景、特定的社會背景📠、特定的地理背景、特定的環境背景下產生的。
第一個講歷史背景👱,我是62年開始挑起扁擔的😷,70年代的時候我們國家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還是原來國民黨留下來的一些舊工具,國家很窮,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出門的人乘坐這個舊的交通工具。
第二個講社會背景🤷🏿♂️🎞,我的輪船一開始是開往與上海和青島間的,這條航線有404航裏,老人占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哪來這麽多老人呢?因為大軍南下了,南下解放哪個城市就留下一部分解放軍在這裏守著🐟,上海留了六千多個解放軍,這六千多個解放軍絕大部分老家是山東的,他們的父母一聽到兒子打仗還活著🙅🏼,現在正在上海監管,所以趕快成群結隊乘輪船來上海看兒女,護送老人下船就要用到扁擔🤾🏻♂️,有這麽一個社會背景👨🏽🔬。
第三個講地理背景🔜📼。當時的港口太遠,出去以後要上天橋,而且輪船靠碼頭要等到漲潮的時候才能靠碼頭🤿,但是漲潮以後,輪船的梯子就特別抖、特別高🔒,你要上上下下只有扁擔可以用,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起作用↔️。老人在擔架上沒辦法抬🐒👒,做輪椅沒辦法推,這是一個地理原因。
所以,一是有的挑🫸🏼,二是只有挑,三是我會挑,四是我要挑,五是還有一股強勁推著我要挑📻。我有強烈的責任感,一定要用行動報答黨✌🏽,我是共產黨員必須為人民服務🌋,一定要從小事做起🔎🏇🏽,貴在堅持。
為人民服務⛹🏼♀️,流汗流淚,不畏艱苦
在66年到92年的這二十六年當中,我冒過雨📭,流過汗🔙,流過淚🗽,把扁擔挑過了每一個春夏秋冬。
80年代,我跑香港、廣州那一帶💏☛,那裏雨水多,我堅持了15年買了625把雨傘給坐船的老太太們✊,把家裏錢用掉了就就撿垃圾賣,賣掉換錢了再買。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背上了三個栽贓👆🏽:第一個栽贓說我是陳曹培養的偽標兵🤽🏿♀️,逃脫不了;第二個栽贓說我服務好出修正主義;第三個栽贓就是做赤衛隊政委。那時候我被抓進看守所🌴,他們一直打我,說我破壞文化大革命,我苦頭吃足。
雖然一路走來😔,有流不完的汗水和淚水🗳,但是一想起我是為了服務人民而吃苦就覺得再苦再累也甘願承受。寧願自己多辛苦💋,不許旅客一時難🍒;寧願自己多麻煩👩🏿🚀,不許旅客不方便;寧願自己多流汗,不許旅客有困難。
我有“三個不要”👨🏼🦲,“兩個不顧”
【“三個不要”】
第一個是不要當幹部,第二個是不要任何小費👨🏼🎨,第三個就是不要房子不要補貼。
我不要當政委不是我的能力不行,而是我對人民的感情太深💷,我就想做一個服務員挑扁擔。在船艙的時候經常都是“群眾一聲喊,楊懷遠鉆艙底🙍🏼♀️,群眾一手指🚎,楊懷遠上跳板,群眾一聲吼,楊懷遠換燈泡”。
我不要錢,這個錢不是指工資,而是不要旅客的任何小費👮🏼。我在香港航線的時候,為臺灣老太挑扁擔,這些臺灣老太要給我很多小費,我都不要。這個航線上的老人占了三分之一🚔,都是解放前跟著國民黨逃到臺灣去的老人🏊🏽,想家心切。她們從臺灣飛到香港(香港當時還沒回歸),再簽證通過我的船回到大陸🤹🏽。這些老太太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年老體弱🚴🏽♀️,第二是東西特別多👮🏿♂️,第三是錢多。錢多就坐好艙🧙🏼♂️,到港以後一擔一擔往上挑,平均一個航線要挑63擔,衣服都挑得稀巴爛,我在香港總共挑了一萬二千多擔,挑好以後老太太看我滿頭大汗🧘🏻,都要掏錢給我,我說“老太太你回來我歡迎都來不及怎會叫你給我錢呢”。就這樣,這個扁擔在無形中縮短了海峽兩岸人民心的距離👦🏼。我覺得我的扁擔在外國人面前代表中國,在中國人面前代表上海🏞🐯,在上海代表我楊懷遠,我服務不搞道德商品化。
第三個是不要房子✡︎。97年的時候交通部長來我家看我,上海管交通的領導也來了。這些領導一來,記者也來,我的房子立刻站滿了人,交通部長說老楊房子小了一點,你們給他換個大的。不到兩個禮拜,我們書記就給我一把鑰匙🚴🏼♂️,叫我搬到楊浦國順路,光天井就28個平方,我當時婉拒了組織的照顧🍫,提出要把好房子給更需要它的人🧑🏭。
【“兩個不顧”】
我這一生欠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妻子和我的家庭⇒。
大家都知道我們做船員的沒辦法經常回家,一出去跑就是好幾周,教育孩子還有家務的活兒都是我妻子在做。我妻子開刀我不在家,我妻子生孩子我也不在家,丈母娘的遺體在火葬場等我回來告別以後才火化的😬。我大兒子去世的時候我不在家,在火葬場擺了十七天。搬家👨🏻🔬👰🏼♂️、小兒子結婚我都不在家,我欠家庭的東西太多🔸,但我實在不能欠人民的賬,所以對妻子兒女的情只能回到黃泉路上再補過了。
第二個不顧就是不顧身體,現在我老了,手特別抖👱🏿。這也是之前打官司的時候氣出來的,我一開眼就流淚,氣得流淚,有人存心誹謗我,寫了17萬字✩。眼淚流多了手就開始抖🕍,就治不好✊。現在年紀大了,患了一身的毛病。但我不後悔🧔🏽,我活得光明磊落,不愧對人民。
楊懷遠詩歌日記節選
扁擔雖短情深長
一
認定雷鋒做榜樣
畢生追求不轉向
任憑征途有坎坷
心如磐石意如鋼
二
不學楊柳一季青
要學青松四季青
不學燈籠千只眼
要學蠟燭一條心
三
豪情壯誌為人民
大江滾滾連海洋
階級情意連四方
行李哪有情意重
扁擔雖短情深長
長過銀河深過海
重如泰山難估量
學生感悟
楊懷遠爺爺用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什麽叫“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偉大”,一條扁擔挑起的是旅客重重的行囊♔,更是中華名族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
楊爺爺在談起往事時,眼中時而閃光時而泛淚,他生動的描述一下子將我們帶回了那個年代。形影匆匆,有人歸心似箭📝,有人思鄉難擋🙆🏿♀️,對於這些乘客😄,有楊爺爺這樣一位熱心的服務員幫襯一把,心裏該有多暖。“為人民服務🚳,並不是值得誇贊的事,這只是我應該做的。”楊爺爺這樣對我們說。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和傳承楊爺爺的“小扁擔精神”。在生活中,多為他人著想;在工作中🧚♀️,學會樂於助人,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擔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才能真正獲得成長、實現自我價值🫒。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小扁擔精神”不僅當學🌈,而且永不過時🙋🏿♂️。
——14公關A2班 丁文麗
文字:丁文麗 許倩雯
攝影👳🏻♂️:丁文麗 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