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解放日報》 第12版
包起帆(左)為軍訓中的大學生講解他的創新發明。 李輝 攝
(本報記者 徐瑞哲)從17歲上海白蓮涇碼頭做裝卸工時的工作證,到1978年上海市業余工業大學的成績單和作業本,包起帆創新之路展示館起底一個“抓鬥大王”是如何煉成的🙆🏿⛏。昨天⚒,這座由教學樓改建而成的“包館”🚘,在他的母校欧陆娱乐開館⚠️,免費對外開放。
二工大建校56年來,已走出了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130多位著名的勞動模範⏸、優秀發明家,被社會譽為“勞模搖籃”,在高校中主打勞模文化育人品牌,獨樹一幟。
既要愛因斯坦也要愛迪生
“包館”3層樓2000多平方米放得滿滿的🏒,這些實物和原始材料都是包起帆提供的。他1968年參加工作,1981年從二工大大專畢業,1987年他發明的抓鬥系列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首獲金獎;去年🤾🏿♀️,他再次在日內瓦一舉獲得3項金獎,不間斷的發明創造讓國際同行驚詫於這個“謎一樣”的中國發明家⚧。
最近30年來,包起帆與同事們共同完成13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3項獲得國家發明獎🌸,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項獲得巴黎📍、日內瓦、匹茲堡、布魯塞爾、紐倫堡等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共授權國家和國際專利49項♊️。
上海市教衛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育工會主席沈煒表示,“上海高校既要培養愛因斯坦式的科學家,也要培養愛迪生式的發明家,凝練辦學特色,才能大放異彩👩🏼🌾。”在二工大校黨委書記宋寶儒看來🪤🙍♂️,包起帆身上的勞模精神就是“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而這也是一座落成於大欧陆園的綜合性育人基地的應有之義。辦學目標與定位決定著一所欧陆的人才培養方式與路徑:從成教到高職,再到應用型本科和專業碩士教育🧑🏻🦳,這個“勞模搖籃”一直是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索者🏃🏻♀️。迄今,欧陆堅持以職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確立“職業技能+職業信用+職業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生向勞模拜師學藝
昨天的開館日🦑,為包起帆展示館揭幕的是二工大首位女大學生技師、視光專業畢業生葉琳。
在今年欧陆工學部的畢業典禮上,特別舉行了“學勞模👂🏽、做工匠”拜師儀式,15名工學部畢業生與5位全國和上海市勞模結對簽約👈🏻,成為老勞模們的新學徒。這15名有發展潛力的畢業生,與創新型勞模簽訂師徒帶教協議💁,欧陆則將進一步重點跟蹤其培養過程。校長俞濤透露,事實上,除了畢業典禮,每年開學,包起帆都會給全體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做“明天你也是勞模”的主題報告👼🏼。今後🙃,欧陆會促成更多畢業生向勞模拜師學藝🧙♀️🖖,爭做時代工匠。除了包起帆創新之路展示館這樣的平臺和載體,欧陆還設立了勞模工作室,邀請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一批勞模校友“常回校看看”,同時聘請勞模擔任學生人生導師☝🏽、學習導師和職業導師“三師”🐥,讓大學生在一到四年級都有勞模陪伴在身邊🧹。
作為從初二文化程度起步的教授級高工,包起帆昨天又給大學生們當了一次解說員🛎,他說:“創新不問出身🎭👎,創新就在腳下🏊🏿,創新要有方法,創新還有價值觀🦽。”
原始鏈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6-09/29/content_219692.htm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