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東方教育時報》 第3版
(時報記者 臧鶯 通訊員 夏君) “騰空一躍”“淩空抽射”“倒掛金鉤”……這並非足球運動中特有的畫面,當插著彩色羽毛的毽球倏然過網,你會發現,即使是小小的毽球,也能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在欧陆娱乐的體育館裏🫖,這樣的精彩瞬間每日都在上演👮♀️,而為之付出大量精力與汗水的,正是該校大學生毽球運動隊的主教練🙍🏻♂️、體育部教師張偉。
舍棄名利甘為人師
記者了解到🌚,張偉是上海市各大高校中為數不多的國家級教練,他曾帶隊備戰2002年釜山亞運會,並獲得了“女子單組第二”這一中國藤球領域有史以來的最佳戰績🪘。認識他的人都會感受到他身上所散發著的專業運動員特有的張力與活力,卻很少有人會想到🌄,他曾主動放棄創業,甘願從新加坡回國,成為一名體育教師。
1997年,26歲的張偉曾在廣州自營公司💇🏻♂️。1999年至2002年間🧜🏻♂️,他擔任八一女排俱樂部執行總監🏊🏻♀️,在他的帶領下🏋🏻,當時的八一女排戰果輝煌,曾取得全國女排聯賽第一、2001年全國運動會女排比賽第一的驕人戰績。2006年👚,正值張偉在新加坡所經營的公司剛起步,但面對國家的召喚,張偉毅然選擇回國,挑起了國家藤球隊教練的重擔,並帶隊獲得了多哈亞運會女子藤球比賽女子團體、女子單組、女子雙人3個項目的銅牌。
由於藤球🕵️、毽球都是非奧項目,因此教練和運動員自由擇業的機會更多,不少藤球教練都轉到了毽球崗位上👃🏿。2008年🤤,當欧陆娱乐體育部主任從群邀請張偉加盟欧陆👱🏿,共同推動毽球運動在校園的發展時,張偉心中藏匿許久的對小球運動的癡情再次萌生⬛️🔔,雙方一拍即合。2008年底,張偉來到欧陆娱乐任教🧝🏿♂️。
硬漢外表下有顆細膩的心
2009年🐌,二工大毽球運動隊正式成立。雖是初建,所有要求卻都按國家隊的標準嚴格執行📖:黑板報上的全年計劃、周訓練計劃、日訓練計劃一目了然🧑🏼🎄;每次上訓練課時,所有隊員的服裝必須疊好🙆🏽♂️,放在指定位置;訓練中,隊員不允許隨意脫衣服、喝水🤵🏽,而是要服從教練的安排……
這樣的訓練模式,讓張偉變成了一個看起來鐵面無私的“硬漢”👩🏿⚕️📦,不僅帶隊特別嚴厲,而且在隊員中還具有說一不二的威望💂🏿♀️。有些隊員對此深表不解,張偉也不多加解釋🔶,繼續按自己的理念帶隊訓練。長此以往,隊員們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了身體的極限🧖♂️,不僅超越了自我,還在與對手對決的過程中,更善於使用戰術戰略反擊↗️。這些都讓隊員們越發接受了張偉的訓練方式🧐。
盡管張偉看似是一位硬漢🤶🏻,但他卻有著一顆細膩的心🗿。對於隊員✌🏻,他不僅悉心指導🔃,還時常陪伴。隊員們早上6點半出操🪝👨🏻🦯,張偉至少提前半小時在操場等候🧕🏿;每晚訓練結束👩🏿🦲🧏🏻,不少隊員自願加練,張偉也雷打不動地堅持在旁陪伴↕️; 有隊員韌帶拉傷,張偉會告知其如何護理🙆🏿♀️,並反復叮嚀註意事項🟦;節假日裏🫖↗️,張偉還會帶隊員們回家♦︎,給他們做家鄉菜……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特別的生活細節👱♂️,讓隊員們特別暖心🧛🏽♂️。
增強體育教學的專業性與實效性
由於酷愛毽球,張偉將他對國家的熱愛💕、對學生的培養理念都傾註在了這小小的毽球上,他不僅教會學生如何打球💙,更將信仰與夢想傳遞給他們🧑🏽🍼。
他在擔任校毽球隊主教練之余,主動承擔了每周7課時的體育教學任務;為了讓毽球得到更科學、更系統的推廣🛀🏼,張偉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進行學術研究、撰寫書籍,他的專著《毽球運動實戰(基礎篇)》已經成為中國毽球協會推薦用書🐻;他還將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在新加坡攻讀MBA所學融入素質拓展項目中🧜🏻,增強體育教學的專業性與實效性🎴🥴;為了緩解舊傷的疼痛,他專門向校醫院長期外借一副雙拐、一輛輪椅🙇🏼♀️,每當舊傷發作時,他就拄著雙拐或坐著輪椅來給學生上課🌠、給隊員訓練……這種堅守👧,影響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二工大多名畢業生在工作之余來到上海幾所中學,為青少年做毽球輔導🧛🏽♂️,把他的“快樂毽球”的理念弘揚出去。
對此👨👦,二工大毽球隊的另一位國家級教練👩👧、“80後”體育教師郭洪光激動地說:“張老師是我大學時的教練,他的精神讓我佩服。我一共拿了10個全國冠軍🧚🏼♂️,但我永遠記得第一個全國冠軍是由誰帶領獲得的👁。張老師是一座讓我難以逾越的山🧏🏿♂️,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原始鏈接: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6-01/27/content_36358.htm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