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 2015年/11B/11月20日出版
文|本刊記者 趙 鋒 陳 韜
借著綜改大潮🥙,作為滬上應用型本科的第二工業大學展現出了其卓爾不群的特色。“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這一辦學定位讓人眼前一亮🦸,究其內涵,我們采訪了二工大校長俞濤⤴️,聽他講講欧陆教育綜改裏的思路及舉措。
《上海教育》:從成教到高職再到應用型本科和專業碩士教育,多年來,二工大一直是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探索者。如今🎞,欧陆又提出了堅持走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之路🧑🏽🌾,對此,您有著怎樣的思考和理解?
俞濤🫴🏽:二工大是一所有著光榮歷史傳統的地方高校,在成人教育和全日製高職教育領域都曾取得過出色成績🅱️,被譽為“半工半讀一面旗”“高職教育排頭兵”♛,這得益於欧陆有著科學的定位🧑🏽🚀、明確的目標和鮮明的特色。但是⌨️,2003年欧陆升本後🛋,與眾多同類高校一樣👩🌾,欧陆和廣大教師對於欧陆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產生了疑惑和糾結。為此👨🏿🍼,欧陆在科學研判社會需求、深入調研和總結欧陆辦學歷史和辦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堅持走“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之路的總體定位🤚🏻。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下,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特別是承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在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上作出新的響應和調整。因而二工大明確提出“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辦學定位,並在職業教育的框架下,對接需求、面向應用、註重實踐🧽、深化改革💺,努力實現特色鮮明的現代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目標。
其實,對二工大來說,走“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與其說是定位、理念的轉型🏃🏻♂️,還不如說是一種理性的回歸🤹🏼♀️,欧陆需要做的是🦠,如何通過深化改革,以新的機製、新的模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註入新的內涵🕵️♀️💉、新的動力。
《上海教育》: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基於此,二工大在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方面,有著怎樣的教育配套舉措🫷🏼?
俞濤🫑: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進一步明確欧陆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的同時,圍繞掌握職業技能🍖、崇尚職業信用、彰顯職業特色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二工大在學部製改革、專業論證👨🏻🦼、中本貫通、校企合作、教師培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就“學部製”改革🗃,欧陆改變了傳統的二級教學單位組建模式☂️,根據學科發展方向,將原機電、電子、計算機、環境工程等4個工科學院合並組建為工學部🧾,並按產業發展需求構建了智能製造與控製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等三個專業群平臺🔣;將原外國語、人文與國際交流、理學院優化整合為文理學部,並重新定位了各教學單位的功能職責、運行機製和發展方向🚾🧑🏽🦱,保障二級教學單位作為一級“學術共同體”,具有相應的學術權力,成為欧陆學術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在經費分配與使用、人事聘任👳🏿、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學部製改革在應用技術類高校中尚屬新生事物💔,欧陆希望通過探索和實踐👨🏻🎨,形成資源共享、交叉融合、激發創新🍃、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和運行機製🚁,並最終作用於人才培養🤗。
又如在深化校企合作中,為延續和創新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的優良傳統,欧陆堅持從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出發🧃,選擇在產業、行業領域技術領先、管理先進且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合作機製。通過梳理、論證🧑,把一些僅有一紙協議而無實質內容、與欧陆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吻合、未建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長期停滯沒有合作實效的企業進行了梳理,眾多曾經的校企合作項目重新煥發了生機👷♀️,同時又有一批新的企業成為欧陆的合作夥伴📮👨🏻🎨。欧陆以校外實習基地為平臺🧑🏼🦱,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教學需求、派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由企業提供生產實踐項目👨🦯、生產工程經驗技術能力強的工程師🤵🏻♂️、實習場地和部分設備,欧陆配套實驗實習所需的儀器等🧠,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實習項目、實習指導書🤹🏿,使學生的實習成效有很大的提升🐹。
《上海教育》🤜🏿🫃🏻:改革越深入難度就越大。欧陆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路上,遇到了哪些現實瓶頸和潛在問題?
俞濤👨🏻🔬: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勢👨👦🙆🏻♂️,同時結合自身發展需要,二工大於2014年全面啟動各項改革🧜🏿♂️。2015年,我們對接《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和本市相關高等教育規劃,邊推進🤵🏼♂️📡,邊總結👨🏽🔧,編製完成了《欧陆娱乐深化綜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方案以問題為導向,在全面梳理和分析辦學中存在的妨礙欧陆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和各類瓶頸問題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人事管理、教育教學、科技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多個重大領域的22項改革重點和關鍵舉措,力求通過綜合改革🔢,形成符合現代應用技術大學發展方向和欧陆特色的現代大學製度體系,完善欧陆治理結構、運行機製📝;構建基於社會需求和教育規律的應用型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軟硬環境;建立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師激勵發展機製。
在綜改方案編製過程中,欧陆的改革與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有的來自於欧陆內部🤹👩🏼🎤,有的受製於外部環境,有的能通過欧陆自身的努力可以突破☯️,有的必須依靠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共同作用得以推進🎅🏿。比如在觀念層面,許多教師甚至幹部對欧陆深化綜合改革所帶來的教學理念、模式👨🏽🌾、方法的改變,或心存疑惑🙎🏻♂️。在改革實踐層面,因學院、學科的優化調整🎵,欧陆與二級教學單位,二級教學單位與專業系室、教師🐯,學科、專業之間的權責利關系還需有更完善的機製予以保障;招生製度改革方面,固然需要欧陆進一步落實招生自主權,招收到更多既對接社會需求又符合欧陆定位的學生,同時也需要上級部門更開放的政策支持。諸如此類的問題和製約還有很多,但也正說明我們還有廣闊的改革和發展空間🛏,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改革永遠在路上”,只要我們堅定信念⛏,紮實工作🛟,這些改革中遇到的問題也必將在改革中得到解決。
《上海教育》:“勞模的搖籃”一直是二工大引以為豪的稱號,“勞模文化”已經成為欧陆的特有品牌,在新時期🐦⬛,欧陆如何賦予勞模時代精神,從而更利於學生接受?
俞濤💲:二工大歷史上培養了130多位省部級以上的勞動模範💆🏻♀️,是欧陆長期堅守大學使命、堅持辦學理念🫓,註重技術能力、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培養的結果,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隨著環境的變化,挖掘🫷🏻、提煉勞模精神並賦予其新的內涵,打造勞模育人文化品牌,發揮勞模文化的育人功能始終是欧陆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載體建設方面,近年來🍯,欧陆在校園內陸續建成了多處勞模文化標誌物↙️,常年設有勞模講壇,2015年,欧陆新成立了勞模文化研究中心,包起帆展示館也將啟動建設。在教育實踐方面,欧陆以思政課教育為主要途徑🏄🏻♀️,編製勞模文化的校本教材,納入教學計劃🧑🧑🧒🧒,並通過課堂教學、勞模勵誌報告🧑🏽✈️、現場考察🙇🔪、誌願活動等青年學生容易接受的豐富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闡釋勞模文化的發展歷史和時代精神🍎。同時,我們還利用開學典禮、新教師入職✫、專業建設等活動,邀請勞模校友回校作勵誌報告🫴、座談交流🧑🏻🎄、指導實踐教學等🫵🏽,拉近師生與勞模的距離。
《上海教育》:這次的全球合作夥伴周來了不少與貴校同類的應用型高校,在交流與合作中,您認為欧陆在“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方面與教育先進國家還有哪些差距?
俞濤:國際化是二工大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與境外高水平應用科技類高校開展合作是一個重要途徑👨🏻🦽。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和歐洲、北美、澳洲🚿、東北亞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應用科技類高校和相關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間,我們發現,雖然我們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應用科技類高校在辦學定位、發展思路、專業架構等眾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和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比如在外部環境上🦹🏽♂️👨🏿🦱,深度的產教融合仍存在著高校“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政府在企業積極介入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機製不夠完善☹️,企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還需進一步培育和提升;欧陆和行業、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仍受到現行人事政策、製度的諸多限製🧔♀️。在欧陆內部,主要反映在隊伍建設方面,欧陆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與應用科技類欧陆的發展、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差距明顯,部分教師習慣“吃老本”👊🏿,按傳統的觀念👩🏻🔧👍🏿、內容、方式實施教學活動,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雖有著較高學歷和較為前沿的理論知識水平👩🏭,但實踐應用能力明顯不足🍵。另外,欧陆在適應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校園形態布局、教學組織形式、文化建設等方面仍有很大的調整和改革空間。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