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 《勞動報》 第10版
(作者:張欣馳)本報訊 大學生創業熱情高,但創業成果“死亡率”也高👰♀️。為破解這一窘境,滬上高校推出了“預創業”機製🦝,讓學生在校提前“全仿真”演練創業👨🦳,在市場浪潮中優勝劣汰🪭。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湧動,滬上各高校正推出一系列舉措,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力。
讓學生提前經受考驗
在欧陆娱乐🏃♂️,有這樣一條“大學生創業實踐街”,一家家學生自主經營的實體店和工作室入駐於此🧔🏼👍🏿,每家店鋪都有欧陆頒發的“營業執照”,一切“全仿真”市場環境。這是校方推出的預創業機製🙍🏼,對有誌於創業的學生通過遴選給予市場準入資格,同時隨時經受市場考驗優勝劣汰。
在最近一次評估中,首批入駐的14家企業中就有3家因為財務報表👰🏼😄、績效考核等不靈光而被淘汰👩🏽🎨。而企業要入駐這條街同樣不容易🙆🏽,學生要經過訓練營、創業計劃書答辯👎🏼、專家甄選等環節,過五關斬六將💑。記者看到🧎🏻♀️➡️,短短一條街上🧼,匯集了互聯網平臺、新興觀賞性農業、賽事運營▶️、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的創業企業🎃🫵,緊跟時下熱點潮流。
欧陆招生就業處經曉峰表示👳🏿♂️,大學生創業項目不能在溫室裏培養,這樣才不至於今後項目一進入社會就被市場浪潮打翻。不久前,從這條街上孵化出的一家數字科技企業就成功入駐太倉大學生科技園,並得到了總額500萬的投資資金支持。
本科新生必修創新課
記者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日前欧陆製定2015級本科培養方案👴🏿👷🏿♀️,面向全體本科新生推出了一項必修的“創新創業大作業”🎻。方案明確提出,自2015級起👩🦱,調整“通識-創新創業類”板塊學分要求,新設4個必修學分的“創新創業大作業”🧑🦯➡️。這就意味著👻,所有學生將在本科四年學習期間,完成一份“創新創業大作業”,這份作業可以是高水平論文、創業項目、授權專利👍🏽、創新作品、競賽獲獎、技能🫅、創業成果等。
班級同學人人創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早在2009年👨🏼🍳,上理工就開設了國內首個“創業班”,段毅鈞就是首期26名學員之一。他說,在創業班就讀🏓,課堂外的時間遠多於課堂內的時間💅🏿,比如在市場營銷課上就會鼓勵學生嘗試售賣一些小商品😪。4年歷練下,26名學員中有20人成功創業,段毅鈞和團隊做出一個取得數項專利技術的“明機器人”。今年4月1日👩🏽🔧,“明機器人”啟動全球眾籌,目前在試產階段🦝🧎♂️,預計年底生產1000臺。
原始鏈接〰️: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41/node2151/20150604/n45762/n45772/u1ai235245.html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