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 《新聞晨報》 A07 :上海新聞 “勞模精神在校園”
(晨報記者 董川峰)他憑著才智與勤奮,由一名教學第一線的普通大學教師,成長為欧陆教學科研和教學管理的領頭人,主持和完成了機電一體化等各級科研項目十余項,曾榮獲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上海高校教學名師獎、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他就是欧陆娱乐工學部主任何亞飛教授,一個學生眼中“蠻拼的”老師🤷🏽♀️。
何亞飛希望把他在科研實踐中的積累盡其所能教給學生。/晨報記者 陳 征
勇於創新🤍,潛心科研
2001年,何亞飛參與的“個性化骨關節假體CAD/CAM技術與臨床工程系統”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人工關節置換在外科手術上的一大突破🧑🏽🚀,實現了根據患者關節的個性化不同需求📓,進行量身定製人工關節的臨床應用。
“當年和上海交通大學幾位著名教授以及上海市第九醫院院士醫生一起研發人工關節的置換定製🤞🏻,我負責其中關節的CAD/CAM與敏捷製造製作這一環。”何亞飛說,那時參與這個項目需要全天候待命,一旦接到任務😷,就要按時保質完成。數控加工中心加工一個人工關節往往需要10—20個小時,那時白天上完課🫅,晚上常常是在數控車間機床邊度過的©️。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是常事。“再累再苦👝,我也沒有打退堂鼓,參與這個項目,當時並不知道最後會獲獎,只是希望在學術上能有所積累👨🏼⚖️,對教學有所幫助。”
何亞飛對創新、研發有清晰目標。他主持的“高速精密大功率緊湊型電主軸”項目在2014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優秀展品獎”獲得一等獎🎁;“加工中心用高速電主軸高精度長壽命關鍵技術”項目獲2014年上海市科促會《助推計劃》高校轉化項目資助💇♀️;“超高精度超長直線導軌精密磨削裝備的研製”項目獲2013年市科委項目120萬元資助。
嚴謹治學,精心育人
何亞飛始終在教學第一線忙碌🤦🏻♂️💐,先後開設《機械製圖》、《電動測量》、《機床設計概論》、《數控機床》、《單片微機原理及應用》、《機械製造技術》和《工程導論》等課程,把他在科研實踐中的積累盡其所能教給學生。
作為工學部主任,領導下設的智能製造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和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三個學院,盡管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仍堅持每周為本科生上課,並抽出時間帶兩個學生團隊指導科技研創新活動。
“蠻拼的𓀗!”只要一提起何亞飛🧗♀️,學生都這樣評價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今年應屆畢業生楊天強選擇了自主創業,他說,當初進校🧑🏿🏫,就是因為何老師不經意的幾句話,讓他樹立了學習的目標。
4年前新生報到,楊天強在食堂門口遇到何亞飛,何老師問他來自哪裏💖。楊天強回答是甘肅蘭州人⛔️,何老師笑著說,從甘肅那麽遠考過來不容易👪🐪,大學四年過得很快🐺,一定要珍惜光陰🌵,努力拼搏🎻。
楊天強說🥷🏽🏄🏻,正因為何老師的這幾句話⛄️,讓他對大學學習充滿信心。4年裏,他和同學共同研發的“智能雨棚”🙅🏻♂️、“智能搖籃”等獲得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上海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等眾多獎項🏃♀️➡️。“這些都離不開何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他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好的指導老師對學生來說太重要了🏅。
原始鏈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5-05/26/content_97386.htm
黨委宣傳部